学术文化
 
 
农学院2018年5月硕士研究生预答辩公告(四)
发布人:研究生处  发布时间:2018-05-18   浏览次数:54
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论文题目(研究方向)评阅人答辩主席(研究方向)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秘书
2016120077曹亚倩韩惠芳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杨兴洪(植物光合作用与逆境生物学)王振林(耕作栽培)、张吉旺(耕作栽培)、王建华(耕作栽培)、孙学振(耕作栽培)、王东(耕作栽培)、石玉(耕作栽培)、祝丽香(耕作栽培)李耕
2015110181陈玉洁陈国庆基于RCP情景的气候变化对小麦-玉米周年生产的影响分析 杨兴洪(植物光合作用与逆境生物学)王振林(耕作栽培)、张吉旺(耕作栽培)、王建华(耕作栽培)、孙学振(耕作栽培)、王东(耕作栽培)、石玉(耕作栽培)、祝丽香(耕作栽培)李耕
2015110168朱文美贺明荣灌水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兴洪(植物光合作用与逆境生物学)王振林(耕作栽培)、张吉旺(耕作栽培)、王建华(耕作栽培)、孙学振(耕作栽培)、王东(耕作栽培)、石玉(耕作栽培)、祝丽香(耕作栽培)李耕
2015110169李向东冬闲期耕作方式对连作花生土壤质量、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兴洪(植物光合作用与逆境生物学)王振林(耕作栽培)、张吉旺(耕作栽培)、王建华(耕作栽培)、孙学振(耕作栽培)、王东(耕作栽培)、石玉(耕作栽培)、祝丽香(耕作栽培)李耕
2015110162杨清龙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
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及气态氮素损失的影响
 杨兴洪(植物光合作用与逆境生物学)王振林(耕作栽培)、张吉旺(耕作栽培)、王建华(耕作栽培)、孙学振(耕作栽培)、王东(耕作栽培)、石玉(耕作栽培)、祝丽香(耕作栽培)李耕
2015110179李荣发密植夏玉米群体下部叶片衰老对根系性能与产量的影响 杨兴洪(植物光合作用与逆境生物学)王振林(耕作栽培)、张吉旺(耕作栽培)、王建华(耕作栽培)、孙学振(耕作栽培)、王东(耕作栽培)、石玉(耕作栽培)、祝丽香(耕作栽培)李耕
2015110180王新建史春余钾营养对甘薯光合产物运转及库端卸载的影响 杨兴洪(植物光合作用与逆境生物学)王振林(耕作栽培)、张吉旺(耕作栽培)、王建华(耕作栽培)、孙学振(耕作栽培)、王东(耕作栽培)、石玉(耕作栽培)、祝丽香(耕作栽培)李耕
2015110186史文卿史春余钾营养促进甘薯块根形成的生理机制 杨兴洪(植物光合作用与逆境生物学)王振林(耕作栽培)、张吉旺(耕作栽培)、王建华(耕作栽培)、孙学振(耕作栽培)、王东(耕作栽培)、石玉(耕作栽培)、祝丽香(耕作栽培)李耕
2015110159孙晓涵宁堂原种植绿肥和套作花生对双季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减缓效应 杨兴洪(植物光合作用与逆境生物学)王振林(耕作栽培)、张吉旺(耕作栽培)、王建华(耕作栽培)、孙学振(耕作栽培)、王东(耕作栽培)、石玉(耕作栽培)、祝丽香(耕作栽培)李耕
2015110161宁堂原有机物沟埋还田与水分管理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兴洪(植物光合作用与逆境生物学)王振林(耕作栽培)、张吉旺(耕作栽培)、王建华(耕作栽培)、孙学振(耕作栽培)、王东(耕作栽培)、石玉(耕作栽培)、祝丽香(耕作栽培)李耕
2015110160冯倩倩韩惠芳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排放和植株固碳的影响 杨兴洪(植物光合作用与逆境生物学)王振林(耕作栽培)、张吉旺(耕作栽培)、王建华(耕作栽培)、孙学振(耕作栽培)、王东(耕作栽培)、石玉(耕作栽培)、祝丽香(耕作栽培)李耕
答辩时间:19日上午8点     地点:国重楼3楼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