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下学宫-民之天论坛”系列学术活动
题目:转基因与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李根英 研究员
时间:9月24日14:30
地点:南校区教学楼N201
题目:玉米单倍体诱导遗传基础研究
主讲:刘晨旭 博士
时间:9月24日16:00
地点:南校区教学楼N201
主讲人简介:
李根英,女,博士,研究员,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富民兴鲁专家顾问团成员,山东省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小麦分子育种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转基因专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山东省良种工程、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等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育成小麦品种4个,发表学术论文4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个、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
建立了国际先进的高效小麦转基因技术平台,克隆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表达载体构成元件,克隆了小黑麦的硬度基因Sina和Sinb,并在国际上第一次发现Friabilin参入小麦籽粒硬度的形成。在山东和新疆小麦中发现Pinb基因两个新的变异类型,开发了籽粒硬度基因的分子标记4个。克隆了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3个,发现了17个等位变异,开发了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子标记7个。在济麦22中发现并定位了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命名为PmJM22。克隆了小麦倒春寒响应基因7个,小麦ABA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3个,控制籽粒大小的基因6个,丝苏氨酸跨膜基因2个。对山东小麦品种资源和骨干亲本进行了分子评价,从基因的角度筛选出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材料,建立了山东小麦品种资源的分子数据库,通过资源共享,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刘晨旭,男,山东济宁人,2011年获山东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17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玉米单倍体诱导的遗传基础,包括玉米单倍体诱导率相关QTL定位、单倍体诱导基因ZmPLA1的克隆与验证、诱导过程中的异常受精研究及新型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等工作。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在Molecular Plant、Theor App Genet、Euphytica等期刊发表。